top of page
骨骼
photo-1615798581999-3f6147a2f94b.jpeg

王信柔醫師(成⼤醫院家醫部)

人類的骨頭發育,需要足夠的維他命D與鈣質,並加上適當的負重運動 (如:跑步、重量訓練、跳繩) 來刺激骨頭生長。當鈣質缺乏、活動量減少不足或是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時,骨質密度都容易下 降,容易產生骨質疏鬆。骨質疏鬆的診斷條件如下:
 

  1. 停經後女性或50歲以上男性,適用T值DXA(骨質密度檢查)的T值診斷,當T值 ≦ -2.5為骨質疏鬆, -1至 -2.5之間為低骨量。

  2. 年輕的病友則適用 DXA之Z值,當Z值等於或小於 -2.0時,為低於同齡的預期值,但不可診斷為骨質疏鬆症。

預防骨折也是骨質疏鬆治療的最主要目標。骨鬆性骨折常會在低衝擊能量下(提重物、跑步、跌 倒、拉扯 ⋯⋯)發生於脊椎、髖部、腕部等位置。由於脊椎骨折症狀較不明顯,一般評估上建議可 以定期篩檢脊椎X光有無異常。

多篇醫學研究顯示泡泡龍患者,尤其是 RDEB(隱性失養型)及 JEB(接合型)等較嚴重亞型,為骨質疏鬆 症的高危險族群。研究也指出活動不足為導致骨質疏鬆的最大影響因子。所以建議病友平時能動則 多動,並且注意補充足夠的鈣質與維他命D;可考慮定期自費檢查骨密度與脊椎 X 光。

參考資料:

  1. Martinez AE, Mellerio JE. 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 in epidermolysis bullosa. Dermatol

  2. Clin. 2010; 28 (2): 353-xi.

  3. 2019 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

  4. 骨質疏鬆 & 肌少症診治照護全書 戴大為醫師著

bottom of page